CSPPLAZA 光热发电网讯:6月12日,2023中国国际光热大会暨CSPPLAZA第十届年会在浙江杭州盛大召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陆上能源处处长王昊轶出席会议并作《分步有序推动我国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光热与风光基地一体化联营实施路径》的主题演讲。
王昊轶表示,光热发电行业自2006年至今经历了科技探索和试点开发阶段、规模化示范阶段,目前正在走向规模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历经十多年的积累,为我国光热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规模化发展的路上,需要综合考虑技经关系,分步有序推动光热与风电光伏一体化联营,具体可从“十四五”期间如何进行联营,以及“十四五”以后如何进行联营两个阶段展开。
“十四五”期间,通过与风电、光伏经济互补一体化联营,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展电力互补一体化联营研究。此阶段主要考虑光伏、风电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将促进光热与风光一体化项目的综合度电成本下降。通过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一部分利润空间,弥补光热发电的亏损,使一体化项目具备经济可行性。
“十四五”以后,逐步由经济互补过渡到电力互补一体化联营,实现以新能源调节支撑新能源。此阶段可分为就地消纳和外送基地两种场景。
1)结合负荷预测,提出区域电力系统对电源发展的需求规模;
2)对区域电力、电量平衡进行多年全场景分析,明确负荷特性、各类电源的出力特性;
3)针对电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潮流断面约束和电网薄弱环节;
4)分析区域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资源情况和气象条件,通过运行模拟确定光热电站各子系统的配置,以及是否附加外延系统(包括电加热、补燃等);
5)以经济最优为目标,以负荷曲线、电源技术参数、电源出力特性、电力电量平衡、系统安全可靠、开发建设条件、投资经济条件等为约束条件,通过时序生产模拟决策电源配比和电源出力曲线;
6)结合电网条件和土地条件,优化光热、风电、光伏的场址布局;
7)结合电源出力曲线,研究明确光热与风光的一体化调度策略、一体化运行策略以及电价电量的计量原则。
1)综合考虑送端新能源出力特性和受端负荷特性,拟定特高压运行规划曲线;
2)分析区域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资源情况和气象条件,通过运行模拟确定光热电站各子系统的配置,以及是否附加外延系统(包括电加热、补燃等);
3)以经济最优为目标,以负荷曲线、电源技术参数、电源出力特性、电力电量平衡、系统安全可靠、开发建设条件、投资经济条件等为约束条件,通过时序生产模拟决策电源及各种储能的配比和运行出力曲线;
4)结合电网条件和土地条件,优化光热、风电、光伏等各类电源及储能的场址布局;
5)结合电源出力曲线,研究明确光热与风光的一体化调度策略和一体化运行策略,以及电价电量的计量原则。
王昊轶透露,目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初步完成了“基于市场环境的光热与风电光伏一体化联营生产模拟平台”的开发,依托此平台可以根据各种市场环境,开展光热与风电光伏一体化联营的仿真分析、规划设计以及政策研究。
经过8760小时的外送基地运行模拟后,截取了以下3个时间片段:
由上图可知,外送基地中部署了光热、风电、光伏以及各种储能,光热对特高压外送通道起到了调节支撑作用。同时,光热在整个特高压外送通道的运行中出现了频繁的启停现象。面对这种系统问题,需要优化光热机组组合和光热电站各子系统以及外延系统(电加热、补燃)的设计,解决相应的系统问题。